人大代表一肩扛著黨和國家重托,一肩擔著人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鏈、關鍵一環。4月26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列席代表座談會召開,10位全國和省人大代表圍繞本次常委會會議議題等內容作交流發言,并提出意見建議。
為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建言獻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營商環境是地方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經濟生態的綜合反映,是一個地區的軟實力和競爭力。近年來,我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振興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愿意服務龍江、扎根龍江,正如省人大代表張芳所說,“我們充分感受到近年來龍江營商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省領導包聯企業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懷,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夯實了民營企業促進龍江振興的決心?!?/p>
基于這份信心,企業家們也積極建言獻策。座談會上,李秀偉代表提出了強化文化引領創造良好營商環境。要以龍江“四大精神”為核心,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大政治思想宣傳引導,增強龍江人的道路自信、發展自信,激發龍江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奉獻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同心共建美好家鄉的強大合力。
省人大代表劉所鋒建議,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省人大常委會常態化監督工作重點內容,以增強市場主體和辦事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依法加強常態化監督為基本方式,以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作用為主要渠道,采取代表視察、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方法,打好監督“組合拳”,做到依法監督、規范監督、有效監督。
為提升龍江營商環境軟實力,身為律師的王海榮代表目前正與國內行業頂尖企業合作建設符合黑龍江省情的數字化法律產品,期待用完整高效的法律服務,為數字龍江、智慧龍江、法治龍江提供支撐,實現法“智”協同創新,促進法治、經濟和社會深度融合發展,打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
圍繞常委會會議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列席常委會會議是代表履職的重要內容。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1部省本級法規;審查批準了設區的市提報的3部地方性法規。列席會議的代表們一致認為,會議審議通過的《黑龍江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促進條例》,對于助力“四個農業”建設,特別是品牌農業建設,提高農業效益,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邢通達格外關注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大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議題。他說,條例內容涉及到了文明飼養寵物,不將電動車推入電梯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能夠看出在條例的制定過程中經過了大量深入細致調研。此次會議審議的條例也讓他充分感受到,省人大常委會各項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謀事看長遠、監督找重點、克難求實效、用權循法定、履職靠行動、創新出精彩。
省人大代表張貴海認為,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是規范政府執政的重要手段,依法依規是改善營商環境為社會服務的基本保障。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議,嚴肅對待。
為龍江振興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當前是龍江振興發展和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關鍵時期,今年一季度,我省開展招商引資,大項目集中開工,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的全面振興新局面。
為更好助力龍江振興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王俊峰建議對涉及到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建設施工,實施環境保護服務監督工作關口前移,既要把項目工程選址好、建設好、運行好,又要做到把項目管理好、服務好、監督好。在項目服務中有監督,在項目監督中有保障,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落實好項目,使每一個大項目都建設發展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宏偉事業,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的增長點,成為帶給全省人民利益和福祉的一座座金山和銀山。
作為航天人,陳健代表建議,依托哈工大航天經驗和人才優勢,加快培育省內航天產業,快速壯大產業集群和規模。進一步明確航天產業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全我省航天產業政策和細則,圍繞衛星制造、衛星運營、信息應用等產業鏈上下游開展精準招商,形成發展合力。利用我省地域優勢和特色,充分實現航天技術的落地應用,開展國家衛星示范工程,在農業、林業、礦產資源、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應急減災、氣象監測、國防安全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基于對民營企業的實踐、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隋熙鳳代表建議,在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上重點突圍,落實企業稅費減免及財政補貼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和投入技改力度;在設立四大新引擎產業基金上重點發力,省市區同步設立產業基金,構建有規模、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在推行惠企實招“免申即享”政策上抓落實,兌現落實突出“快”,政策推送突出“準”,覆蓋領域突出“全”。
“綠色”是黑龍江最美的“底色”。杜中元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依托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寒地小漿果特色產業,實現農民增收、環境保護雙贏。
今年是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代表們紛紛表示,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好發揮代表作用,為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貢獻智慧與力量。